院士、商学院院长云集的“服务社会的管理研究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建院四十周年庆祝大会 暨商学院院长论坛 “论坛干货”回顾,今日精彩继续! 昨日我们分享了11月1日上午 以及海内外商学院知名学者的精彩演讲, 接下来我们继续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建院四十周年庆祝大会
暨商学院院长论坛
“论坛干货”回顾,今日精彩继续!
昨日我们分享了11月1日上午
以及海内外商学院知名学者的精彩演讲,
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看
在下午举行的“服务社会的管理研究”峰会上
来自中国工程院院士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相关领导,
以及国内知名商学院的院长书记们,
分享了哪些精彩内容。
事实上早在去年12月12日,
就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组织承办下
顺利在浙大紫金港举行。
在这场峰会上,
未来将共同贯彻落实
如今已过去近一年,
国内知名商学院在这方面的实践
以及中国管理学科的发展现状究竟如何?
一起来看在此次
“服务社会的管理研究”峰会上,
他们的分享。
论坛干货回顾
(注:峰会分为两大主论坛,今日分享“主论坛一”中前两个环节的分享,第三个环节的分享明日推出)
01
环节一由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光华管理学院教授、IACMR当选主席张志学主持
陈晓红:期待浙大管院继续彰显商学院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
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校长、中南大学商学院名誉院长 陈晓红
陈晓红院士在视频中首先向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建院40周年致以热烈祝贺与诚挚祝福,并描述了她眼中的“浙大管院”。她说,四十载春华秋实,铸就卓越。浙江大学管理学院自1980年率先成立科学管理系以来,一路繁花似锦,取得了许多开创性成绩。比如成为国内第一批管理类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创业管理博士点开亚洲先河;国家创新基地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全球浙商研究平台国内领先;创建了一大批原创性管理理论,形成了“基于创新的创业”的管理学浙大学派,建设了国家“双一流”学科等。
回望过去有底蕴,展望未来有朝气,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以德高望重的许庆瑞院士为旗帜,集聚了在学科领域开拓创新、继往开来的一系列优秀人才队伍,多年来在中国管理教学与研究领域不懈耕耘,为我国管理学的繁荣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积极贡献,也为国家乃至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面向未来,陈晓红院士表达了对浙大管院书写新辉煌的期待。新时代、新挑战,她期待浙大管院继续彰显商学院的时代使命与责任担当,在培养引领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高素质人才的同时,面向国家重大需求,以制度创新和培养有社会责任、有使命担当的人才等方式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她期待浙大管院运用战略思维洞察数字经济时代的管理情景与颠覆性变革,立足中国解决现实问题,更加坚定地关注本土化的管理智慧,为全球贡献中国的管理理论与实践;弘扬先进文化与理念,点亮人文主义和企业家精神的光芒,推动人本主义情怀的管理,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白重恩:服务社会的管理研究,需要我们共建学术生态环境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白重恩
“在服务社会的管理研究的必要性上,如今大家越来越有共识,但问题是如何做到?”白重恩院长首先在演讲中开门见山地指出,要做服务社会的管理研究,需要每个老师把服务社会作为研究目标,但老师们的工作很多时候都跟着“指挥棒(每个学术机构内部的考核指标体系)”走,如果“指挥棒”指向其他目标,我们的目标就无法实现。要让“指挥棒”的方向正确,还需要整个学术生态环境的共同建设。如今,建设学术生态环境存在很多难处,比如学术评价高度依赖同行认可,学术期刊审稿、晋升时的推荐信都来自同行,然而每个人因偏好和视野不同,对研究的学术严谨性和实践相关性等评价也可能不同,且目前并不是每个学者都在积极接触社会,他们可能把学术严谨性放在实践相关性之前。
白重恩院长表示,相对而言,管理研究有个好处是存在一定的纠偏机制。因为做管理研究的大部分老师都要去教学,且很多学生都富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比如MBA/EMBA学生,同时商学院的老师还会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比如给企业做咨询,在这个过程中,纠偏机制就形成了,学生与企业的反馈,能让老师们发现自己的研究和实践的差距。当然,这需要组织文化的支持,如果组织不重视教学,或者去参加实践的老师的话语权不如纯学术的老师,那么这个纠偏机制就无法发挥作用。
文章来源:《企业研究》 网址: http://www.qyyjzz.cn/zonghexinwen/2020/1104/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