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开局之年,企业如何起好步,开好局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五年规划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十四五”规划,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
在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五年规划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十四五”规划,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冲锋号角。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家企业,亦是如此。
同样是五年时间,为什么有的企业披荆斩棘,很快成为行业龙头;而有的企业还增长缓慢、甚至止步不前?
答案是:缺乏战略指引!
没有战略驱动的企业,就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战略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组织变革是战略落地的第一抓手。
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企业如何起好步,开好局?
由《企业管理》杂志社、《企业家》杂志社主办,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零牌(北京)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承办的“2021战略驱动与组织变革大会”于8月7日顺利召开,并举办了首场线上论坛。
中国企业联合会及中国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全球契约中国网络主席朱宏任、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产业经营专家,零牌顾问董事长祖林、北京中外企业人力资源协会(HRA)会长兼《战略解码》作者吕守升出席,并在线发表演讲,大会由零牌顾问执行总裁李翼主持。
姚洋:新技术和城市化,将驱动中国下一轮经济增长
未来中国的经济走向,将是怎样?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在《中国经济的新增长周期》演讲中表示,在中国,新技术应用已经广泛展开,尤其是在AI和自动化、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领域,技术应用已到达爆发期,并会推动全世界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其中,中国的特殊性对进入新的增长周期也产生了推动作用。
第一,中国已经经历了十年经济调整,低效企业基本除清了,中国经济到了轻装上阵的时点。
第二,一千年以来,中国第一次站到了世界应用的前沿上。
第三,城市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新的历史阶段会推动内陆地区经济的发展。
姚洋提出,对任何国家来说,持续的经济增长来源主要是新技术、新的管理方法、新的制度。但长期来看,技术则是根本。
但技术要带动全面增长,还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新颖,不新颖大家就不会去投资,不投资就不可能做大。
第二,成熟,成本一定要降低。否则,不会有使用的动力。
第三,应用要广泛。一个巨大的市场,才能支撑技术发展。有时候,中国市场大,本身就是一种“强”,因为它能够摊薄成本,让技术广泛应用。
除此之外,姚洋指出,中国的经济驱动力除了新技术,还将来源于城市化。
中心城市、城市群会成为经济和人口的聚集区。而目前,中国已开始形成城市化区域,从南到北包括珠三角、长三角、长江中游地区、四川盆地、西安咸阳地区、郑州地区、京津冀地区。2035年,这七个城市化区域,将可能集中中国60%以上的人口。
姚洋预测,在2028-203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这是完全有可能的。
屈贤明:培养专精特新企业,攻克产业基础薄弱难题
中国工程院制造业研究室主任屈贤明在《大力造就千家专精特新世界冠军企业》的演讲中表示,解决产业基础薄弱的问题,是“十四五”期间制造业发展的头号重点。
中国工程院在分析了我国26个主要的产业现状时发现:“五基”(基础零部件和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和装备、基础软件和产业技术基础)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迈向制造强国的最大瓶颈。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屈贤明认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走了一条利用后发优势的道路,首先解决的是关系国防建设、国民经济、人民生活所需要的一系列整机成套装备的问题。对于零部件和基础材料,简单的就国内自己研制,难度大的就购买国外的。但是今天这条路走不通了。
尽管中央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并通过举国体制来实现产业基础再造,但这一比例也只占到20%多的比例,70%的问题必须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依靠企业来解决。
2016年,中国工程院在走访宁波企业的时候,发现了一大批成长起来的专精特新民营企业,其中许多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经处于世界前三列,产品技术含量也比较高,并且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新能力。
文章来源:《企业研究》 网址: http://www.qyyjzz.cn/zonghexinwen/2021/0809/1865.html